母亲平时说话不多,遇事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从未与人红过脸。与人打交道宁愿自己吃亏,也不占他人的便宜。借邻居平平一盆米,归还时总要给尖戴帽,生怕人家吃亏。母亲常说:“人与人打交道,你
发表于 2024-01-14 09:18
随着毛泽东主席发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全国上下掀起了上山下乡的高潮。那时,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革命圣地延安是我们这些热血青年向往和憧憬的
发表于 2024-01-07 09:21
在延安插队时,每天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挑水做饭,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很累,但年轻的我们不甘寂寞,晚上常常坐在炕上,有的学唱歌,有的学拉琴,热闹又开心。不曾想,炕头学的歌曲有一天也派
发表于 2024-01-07 09:16
或许我文笔尚显稚嫩,难以尽展世间的繁复烟火,不能完美描绘出世间万象的繁华,但觉醒的灵魂却能深深体验人生的四季之美。
发表于 2024-01-07 09:13
梅花开在冬季,它不惧严寒,不怕风雪。哪怕是冰天雪地或大雪纷飞之时,也止不住它一颗向往春天的心。于是,在白雪皑皑的世界里,梅花开了,和这时的万事万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这时,树木凋
发表于 2024-01-07 09:12
一部83万字的长篇小说,历时50余年的时间发展线索,按说它应该是一部鸿篇巨制。可读完以后却给人的感觉是,它是一段锦,一片五彩斑斓的柔软丝绸。其上星星点点所映现的,是50年社会发展的全貌,
发表于 2024-01-07 09:11
当时生产队特别穷,什么也没有。没奶的娃儿都吃不上什么,只能喝些面糊糊,甭说牛了。县供销社也没什么乳制品。起先,我让家里寄了几桶奶粉和乳粉,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也不是常事。
发表于 2023-12-10 10:14
延安北在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境内,它并不是一个地名,因为这里有个火车站叫延安北站。车站周边有车务、机务、工务等多家铁路单位,大家习惯性地把这一片叫作延安北。它既不是繁华都市的一角,也
发表于 2023-12-10 10:14
隆冬季节来临,城市里的树色犹深,一片阳光破窗而入。泡一杯清茶,手里拿着留延北京知青李增春邮寄来的《延安日报》,阅读着其中的精彩文章,是那么让人爱不释手。
发表于 2023-12-10 10:13
李艳娥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阳光女孩。她方言味很浓,是和我一样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乡里娃。但是她才气横溢,每每语出惊人。在几年时间里,在工作繁忙、相夫教子的同时,竟然完成了考研、考
发表于 2023-12-10 10:13
秋天,是作家写景抒情的宠儿,无数名篇都包含着独特的秋韵:悲凉、沧桑、落叶归根的情怀。然而,我对秋的情有独钟却与这些文人雅士大相径庭。或许是涉世未深的缘故吧,少了点“老气横秋”的伤感
发表于 2023-11-12 10:09
“野菊他乡酒,芦花满眼秋。”傍晚,我在湖边散步,只见夕阳把湖面涂成了金橘色,芦苇在夕阳的背景中悠悠摇曳,簌簌喧响,美得令人心颤。流苏似的芦花,音符一般散落在水面、树顶和岸边。
发表于 2023-11-12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