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走到红大旧址的半山崖底下,那长长的浮雕墙展现在我的眼前。浮雕上,红大学员给老百姓干农活的场景、送锦旗的场面、打篮球的优美姿势都吸引着我。我一边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一边回忆着那段峥
发表于 2021-05-16 09:54
《木兰诗》也叫《木兰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叙事诗之一。它属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民歌,最初录于南朝陈僧智匠《古今乐录》,经隋唐文人润色,为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所收。
发表于 2021-05-02 11:02
读《乐府诗集》中《木兰辞》,看见那“军书十二卷”“策勋十二转”“同行十二年”的词句,心想古人为何偏爱十二,难道这竟是一个讨喜的数字?
发表于 2021-05-02 11:02
离开江南已经有好多年了,但每逢雨季,尤其是在春雨潇潇的夜晚,我就更加怀念江南。是那一旋儿的迷离?是那一派儿的空蒙?是那一丝儿的颤栗?是那一腔儿的清新?或许都有吧!“江南好,风景旧曾
发表于 2021-05-02 11:02
春天来了,竹林的地底下笋子早已蠢蠢欲动,一阵春雨过后,一支支春笋纷纷冒出了尖尖的脑袋,几天不见,就会越长越高,可谓玉树临风,嫩箨满山了。这时候,拔竹笋,吃竹笋,就是山村男女老少得天
发表于 2021-05-02 11:02
一位师妹曾经向我朗读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并将语音发给我留念。这首诗虽然我心口能诵,却百听不厌。据说这首诗是写给徐志摩的,也有人说是写给儿子的。无论是写给谁的,都是写给所爱
发表于 2021-05-02 11:02
第一天下午,当班主任把日程表发到群里,学员们就开始在手机上查看天气预报。当弄清拓展训练期间的天气是晴间多云、4~5级大风、沙尘污染天气的时候,便开始感慨天公不作美。
发表于 2021-05-02 11:01
山野的花儿渐次开放,最耀眼的当属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从《诗经》里款款而来,穿越千年,依然灿烂。这时节,冬天的模样,并未完全褪去。苍暗枯黄的田野村庄里,有些许的绿意和杂
发表于 2021-04-25 11:35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当我笨拙的手指在网页搜索栏中输入“南泥湾”三个字的时候,歌唱家郭兰英的这首歌如影随形般飘进我的耳畔,飘向陕西延安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我,我们,从天
发表于 2021-04-25 11:34
每到年关临近,村子里充满了浓浓的年味。母亲要趁天气晴好忙着淘麦子、推钢磨磨麦面,压好拜年的面,油炸各类面食,如面叶、红薯丸子、扁食、面角角儿,有甜味的也有咸味的。还有一种黄酒年糕,
发表于 2021-04-25 11:34
受苦当然就是受罪。“面朝黄土背朝天,东山日头背西山”就是受苦人一生最好的写照。受苦人最大的希望就是像鲤鱼那样跳出龙门,成为公家人。哪家要是有人通过各种方式改变了身份,顿时就会成为全
发表于 2021-04-25 11:34
大概五六岁开始吧,对清明的期盼不亚于过年。因为正月过后,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所谓“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只有清明的那一天,家里才会蒸白馍,捏花馍。
发表于 2021-04-25 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