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新闻 延安 政闻

延安市多领域协同发力交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答卷

2025-04-22 09:18 来源: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碧水映蓝天 圣地展新颜

——延安市多领域协同发力交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答卷

编者按:(分离图)DSC_3394醉美“(3160894)-20250422090127

宝塔山下“圣地蓝”

巍巍宝塔山下,延河水蜿蜒流淌。这座承载着中国革命历史记忆的红色圣地,曾几何时,生态环境脆弱、污染问题突出,成为横亘在延安发展道路上的难题;如今,漫步延安市内,抬头可见碧空如洗,低头便能邂逅碧波荡漾,目之所及是绿意盎然的景色。

近年来,延安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让这片红色热土焕发出崭新的生态活力。

调结构智治污,蓝天永驻露新颜

春日的延河畔,碧空澄澈,垂柳依依,尽显勃勃生机。这一诗意景象,正是延安大气污染治理成果的生动注脚。2024年,延安紧扣“控源头、增碳汇、固根本”目标,打出一套精准有效的污染防治“组合拳”,在生态环境治理上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3.59,位居全省第四;优良天数达339天,位列全省第三;PM2.5平均浓度低至27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二。

延安深知,结构调整是改善大气环境的关键,于是打破传统治理模式,从平面向立体转变,以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全面优化能源、产业、运输等结构。陕投安塞热电联产项目总投资39.8亿元,供热面积达1700万平方米,大量小锅炉被替代,从源头上削减了污染物排放。

目前,2个省级绿色园区、1个绿色工厂发挥着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绿色转型。25个工业技改项目完成46.7亿元投资,为产业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运输结构转型同样成效显著,2条铁路专用线建成通车,有力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有效减少运输环节的污染排放。

治理方式的创新,也为大气污染精准治理提供了强大支撑。市交通局工作人员介绍,“智能升级让治理工作事半功倍。”目前,交通领域,2条“绿波带”、48个智能信号灯提升了通行效率,8172辆新能源车上路、2434辆高排放货车淘汰;非道路移动机械完成2300台编码登记与438台抽测;建筑工地在线监控联网率达89.7%,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市区达92%、县区达76.47%。“如今路上车虽多了,但堵车少了,尾气也不呛人了。”市民王娜感叹道。

延安还构建起全方位治理体系,凝聚各方力量协同作战。长庆、延长油田推进固定顶罐废气回收;重污染天气应对中,动态更新应急减排清单;餐饮油烟整治实现千平以上单位净化装置与监控全覆盖;林业工程新增营造林87.95万亩、种草改良3.9万亩。多领域协同发力,推动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组合拳”带来的不仅是空气质量的显著提升,更是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以前蓝天白云是奢望,现在天天都是好天气。”72岁赵秀莲老人望着窗外湛蓝天空,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

 定方案严治污,碧水长流焕生机

“现在延河水清澈见底,周末我常带孩子来河边散步,看着这清清河水,心情格外舒畅。”市民张婷的话语,道出了延安市碧水保卫战的显著成效。

过去,延安水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延安市从制度建设破题,制定出台《延安市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明确各年度、各流域、各断面精准治理策略。

在宝塔区,以雨污分流和排污口整治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展开。“以前污水直排河道,夏天气味刺鼻,如今经过整治,污水不再外排,河水也不再黑臭。”宝塔区居民王大爷见证了这一巨大变化。

同时,延安市对延河、北洛河、清涧河等5条主要河流的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排查。“我们规范了全市320个入河排污口的动态管理台账,持续推进溯源整治,确保问题排污口‘动态清零’。”延安市生态环境局污防科科长惠振龙介绍说,2024年延河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此外,延安市加大对企业污染排放的监管力度。志丹采油厂安全环保科副科长付利国说:“以前油气井开发过程中,泥浆岩屑处置是个难题,实行集中处置后,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保障了生态环境安全。”自2020年实施泥浆岩屑集中处置以来,有效杜绝了环境污染风险。

如今,延河水畔新芽初绽,白鹭掠过如镜的水面,荡起层层涟漪,一幅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展。

强监管细治污,净土常新筑根基

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一场关乎生态与民生的净土保卫战正在延安深入推进。曾经,石油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土壤带来污染隐患。如今,延安市以坚定决心,多管齐下,让黄土高原重现生机,为美丽延安建设筑牢生态根基。

走进延安市宝塔采油厂地埋储罐改造现场,机械轰鸣,工人忙碌。锈迹斑斑的超年限地下储罐被缓缓吊起,即将完成“地下到地上”“单层变双层”的改造。“这些储罐就像埋在土里的‘定时炸弹’,改造后能大幅降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宝塔采油厂生态环境科副科长刘建说。

为消除石油行业污染隐患,延安市精准施策,对2126个超年限、10027个高风险地下储罐制定改造方案。1.8亿元资金投入,推动改造工程稳步实施,116个储罐已完成“升级”。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科科长王东表示:“入选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既是认可,更是动力,我们将继续当好土壤的‘守护者’。”

延安市在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质控方面同样严格把关。来到某企业自行监测取样测试现场,技术人员操作设备仔细勘测,监管人员认真记录数据。“实地勘察、盲样质控、专家审查每个环节都不容有失。”2024年,全市41家土壤地下水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工作,市县两级实行分级质控,有效地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全市地下水保护工作同步推进,新增监测点位如同敏锐的“生态哨兵”,分布在延安各地。监测人员熟练采集水样、记录数据。目前,通过划定防治分区、新增76个监测点位、监管41家重点企业,逐步织密地下水保护网。“只有摸清‘家底’,才能精准治污。”王东说。

乡村也是净土保卫战的重要战场。如今,延安乡村旧貌换新颜,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干净的柏油路、整齐的垃圾站。村民王大爷坐在家门口,满脸笑意:“现在环境好了,晚上出门散步更惬意。”

近年来,延安市委、市政府将农村环境整治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专班督导、上下联动。截至2024年底,52.3%的农村完成整治,多项指标向好,长效治理机制逐步完善。(记者 方大燕)

【纠错】责任编辑:曹海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