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丹心映红都 桑榆未晚霞满天 ——子长市委老干部工作局工作纪实
在子长市活跃着这样一群银发长者,他们或在红色教育基地重温革命历史,或在老年大学教室挥毫泼墨,或在调解室化解邻里纠纷,或在田间地头传授致富经验……他们用执着与热情诠释着“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责任担当,绘就了一幅“老有所学、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生动画卷。
红色课堂,让信仰之光照亮银发初心
清晨的谢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前,30余名白发老者凝视着将军雕像,齐声诵读《共产党宣言》。这是子长市“红色铸魂”课堂的日常一幕。“我们虽然退休了,但党员身份永不褪色。”谢金儒抚摸着胸前的党徽说。
子长市委老干部工作局(以下简称子长市老干局)将政治引领作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生命线。2024年,积极开展专题辅导、集中学习、座谈交流等活动,邀请党校专家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赴谢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开展“行走的党课”,为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定制“红色学习礼包”送教上门学。一年间,共组织集体学习25次,专题研讨6次,老干部们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学习实践中持续提升。
在党纪学习教育中,子长市老干局更以“清风晚霞”行动树起纪律标杆。针对个别退休干部组织生活松散问题,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党员管理有效办法,让老党员们时刻绷紧纪律弦。
组织再造,把支部建在老年大学课堂
“过去组织关系在原单位,参加活动得跨半个城。现在支部就在合唱班,练歌间隙就能开党小组会。”袁家沟社区退休支部党员杨延平感慨,道出了子长市组织阵地建设的创新实践。
针对离退休党员居住分散、活动难集中的痛点,子长市老干局打出组织建设“组合拳”:将10个行业退休党支部改组联建为社区支部,在老年大学各班建立临时党支部,并配备“联络指导员”。2024年新成立的袁家沟社区退休支部,更以“五微工作法”(微党课、微议事、微服务、微榜样、微心愿)获评市级示范支部,其“老党员调解室”全年化解邻里纠纷30余起。
“乐龄工程”,从“养老”到“享老”的跨越
4月8日上午,子长市老年大学教室里面一片欢声笑语,退休教师南青娥与二胡班的学员们一起学习《二泉映月》。“等今天的学习完成后,我们还要一起去给同学过生日,十几个老同学年年都是这么过的。”南青娥笑着说。
这样的场景源于子长市老干局的“乐龄工程”建设。2024年,该局争取财政资金,将老年大学扩容至16个班。今年,春季学期开设旗袍、合唱、手鼓、大秧歌等11个专业,在校学员达到546人。在袁家沟社区分校的秧歌班,由于学员报名积极,中午刚宣布免收学费,下午就已经全额满员,一座难求。
老年大学工作日天天开放,日常供老干部读书看报休闲娱乐,已成为老干部日常相聚交流的温馨家园。遇到重大节日或重要活动,老年大学都会结合实际开展主题活动,激发老干部学员爱国爱党热情,展示老年大学教学成果和老干部风采。
银发生辉,在为民服务中续写人生华章
油矿退休职工李耀成,在袁家沟社区小区成立业委会时,主动表态担任业委会主任。他带领物业、业委会成员及小区志愿者,清理小区各处垃圾杂物,同时建议物业日常加强对保洁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制定环境卫生考核标准,使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为有效解决小区居民实际困难,切实帮助群众化解矛盾,他定期邀请小区居民开展叙事议事活动,聚焦政策宣传、小区治理、帮扶救助、民情民意等内容,大家一起拉家常、讲民情,在轻松的氛围中化解居民矛盾、解决居民实际困难,确保“矛盾不上交、小事不出门”,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这是子长市“老有所为”的缩影。在子长市“四件民生实事”观摩中,老干部调研团围绕民生实事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城市发展发光发热。
“老干部是子长的宝贵财富。”子长市老干局局长拓乃章表示,下一步,该局将继续做好子长市委和老干部的“联络员”,积极搭建参政议政、志愿服务等平台,引导他们主动作为、发挥余热,让更多银发长者成为基层治理的“压舱石”、红色基因的“传承人”。 (记者 叶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