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新闻 延安 县区 吴起

春染梁峁万象新——吴起县春耕一线见闻

2025-04-14 09:10 来源: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四月的吴起,春风轻柔地拂过层层叠叠的梯田,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和希望。那覆盖在田地上的银色地膜,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仿佛一片银色的海洋。山峁间的果园里,满载有机肥的农用车穿梭不息,发动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一幅科技赋能、生态优先的春耕图景,正在吴起县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动地铺展开来。

科技助力

地膜铺就“增收路”

清晨,在吴起县庙沟镇中台村的农田里,两台全膜双垄沟播机宛如不知疲倦的钢铁卫士,在梯田间稳稳地前行,它们所过之处,划出一条条笔直的银线。开沟、铺膜、点种、覆土,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精准而高效。“这农机可太厉害了,每天能轻轻松松完成80亩作业,而且播种精度误差不超过2厘米。有了它,我们春耕的效率大大提高,种地也更有信心了。”中台村党支部书记齐有峰满脸笑容兴奋地说。

为了鼓励农民进行标准化种植,吴起县今年列支2300万元专项资金,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对于标准化种植荞麦5亩以上的种植户,每亩给予100元的补助;对于标准化种植谷子、糜子、大豆、葵花或黄芥、大豆套种5亩以上的种植户,每亩补助150元。同时,大力推广玉米密植高产技术,采用0.015毫米加厚高强度地膜。

“传统地膜亩均用量5公斤,现在增加到8公斤多,虽然用量增加了,但强度提升了不少,回收率提高了40%以上。这不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还能减少地膜残留对土壤的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县农技中心主任段玉琪耐心地介绍道。据了解,2025年全县计划玉米种植面积11万亩,预计亩产可达550公斤,较去年增长5%。科技的力量,正在为吴起县的农民铺就一条实实在在的“增收路”。

生态优先

果园吃上“营养餐”

在长官庙李沟村、庙沟镇大岔村的山地苹果示范园里,一场生态循环的农业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养殖合作社的粪污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摇身一变,化作水肥一体化的“生态套餐”直供果园。果农李俊恩正忙着给果树施肥,他一边干活一边笑着说:“现在果园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已达90%,效果可明显了。用了有机肥,苹果的糖度提升了,口感更好了,在市场上非常好卖,价格也更有优势。”

这种“畜—果”生态循环模式,如今正在吴起县8个镇街大力推广。去年,吴起街道、长城等镇街相继建设有机肥加工点,将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2%。

“根据气象信息显示,今年苹果花期比往年晚一些。不过大家不用担心,我们已经组织多支技术服务队下沉到果园,为果农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确保优果率达到80%以上。”县果业中心主任高伯明信心满满地说。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让吴起县的果园吃上了“营养餐”,也让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政策护航

种地更有“底气”

农技员高治川正坐在电脑前,通过智慧农业系统认真地调取气象数据。“最近没有降雨,土壤墒情可能会受到影响,大家要抓紧完成追肥,确保农作物生长不受影响。”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最新的气象信息和农事建议发送到农户的手机上。在吴起县,31.2万亩春播进度、42个农资网点库存、9支农机服务队位置都能通过智慧农业系统实时更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种粮大户雷明华最近也忙得不亦乐乎,他刚办妥“春耕贷”手续。“没想到现在贷款这么方便,29万元信用贷款当天就到账了。我用这笔钱买了新型播种机和生物菌肥,今年种地更有底气了。”雷明华高兴地说。

今年,吴起县出台八项硬核措施,整合1.29亿元专项资金,建立“县乡村三级包抓”机制。“我们储备农资2.6万吨,组织农机具5280台(套),全力保障春耕生产。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确保4月底前完成春播任务。”农业农村局局长石秀旗介绍道。政策的保驾护航,让吴起县的农民在种地的道路上更加坚定自信。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吴起县的大地上,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在周湾镇、长城镇等高标准农田里,无人植保机腾空而起,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农作物的生长;庙沟镇、白豹镇、长官庙镇、吴仓堡镇等果园中,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洒出七彩霓虹,滋润着每一棵果树。县委书记贺毅来到地头,与农户们亲切地算起增收账:“今年我们实施‘千万工程’,高标准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项目,实现果畜、菜畜、粮畜有机循环。我们要让黄土坡既保住生态‘颜值’,又有产业‘价值’,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春潮涌动,希望的种子正在吴起县的山山峁峁上萌发新绿。在科技的助力、生态的引领和政策的护航下,吴起县的农业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这片古老的土地也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记者 方大燕 通讯员 樊涛)

【纠错】责任编辑:李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