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黑云云将“针药结合”—— “中西合璧” 护佑生命
晨光初染宝塔山,黑云医务室的淡淡药香已漫过门槛,8点上班的诊室门口已经有不少患者在排队等候。
分药、配药、准备针灸事宜的医务工作人员也已经到岗,正有条不紊地做着接诊准备工作,黑云云大夫也已经开始接诊。
“这是大家的排号卡片,请拿好,按顺序就诊。”给大家分发号码牌的金先生原是诊室的患者,家住附近小区,没事的时候就会过来遛弯顺便帮帮忙。
金先生今年55岁,是个高血压患者,他46岁时因脑梗导致偏瘫坐上轮椅,辗转治疗4年但是效果不佳,后来听朋友推介宝塔区的黑云云大夫擅长针灸,在中风偏瘫、慢性疼痛、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的治疗上效果显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金先生来到黑云云的诊室就诊,也迎来了他的“重生”。
“我是2020年来黑大夫这治疗的,针灸加中药,刚开始是治疗十天停一周,一个月左右我慢慢地站起来了,后来效果越来越好,变成治疗十天停二十天,半年后我竟然能跑步了。”金先生激动地讲述着他的康复之路,“黑大夫不仅医术好,还给我普及养生知识,鼓励我改变生活习惯,我现在已经不喝酒了,爱上了运动。”
2023年开始,金先生成了一名马拉松爱好者,近两年来他跑了15个半马,两个全马。现在,拥有健康体魄的金先生对人生充满了激情,他还成了诊室义务宣传员,逢人就普及一些高血压、糖尿病的护理知识。
在黑云云的医案里,延长县的脑瘫患儿恢复健康,志丹县因车祸高位截瘫的少年如今成为省残联乒乓球运动员,富县的糖尿病患者赵阿姨摆脱“药罐子”重新尝到了小米、饸饹的香甜……
这一个个温暖感人的故事就像一束束光,照亮了患者的生活。
基层百姓健康“守门人”
黑云云大夫本是西医,从事临床医学专业,2012年他的诊室聘请了中医坐诊,从此他也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
“西医治标快,中医固本深,两者相融更适合百姓。”这个念头让他毅然踏上了学习中医的道路。
2005年,黑云云开始系统地自学中医。那些日子里,他与《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医书为伴,书上的每一页都留下了他思考的痕迹。他还认真地写下了30余万字的心得笔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着中西医融合的诊疗思路。
为了进一步精进医术,黑云云先后拜入名师门下。他向世界著名针灸大师、“中国痛症第一人”郭相华学习针灸疗法,又跟随名老中医胡兰贵钻研中医辨证施治。
在名师的悉心指导下,他日夜钻研,逐渐在中风偏瘫、慢性疼痛、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的治疗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凭借着“针药结合”的疗法,他让许多患者重获健康,诊室里也有了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患者,很多患者都是在辗转多地、四处求医无果后,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他。
“基层医生就是百姓健康的守门人,不管病症有多复杂,都要尽全力寻找解决办法。”黑云云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
智慧医疗的实践者
“以前条件有限,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老三样’,很多检查都做不了,有时候真的很无奈。”回忆起从医初期,黑云云感慨万千。
但如今,走进黑云云医务室,智能化的诊疗设备让人眼前一亮。
中药全自动煎药机,让中药的服用变得更加便捷;电子鼻腔镜实现精准诊断;疏筋通络治疗仪,缓解疼痛立竿见影;药房管理自动化系统,让抓药更加高效……这些设备的更新,不仅提升了诊疗效率,也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从“老三样”到智慧医疗,黑云云一直在积极迎接新的跨越。
“设备是西医的刻度,仁心是中医的温度,两者结合让我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黑云云笑着说。他深知,科技的发展为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只有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守护百姓的健康。
公益路上的健康传播者
在患者心中,黑云云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更是一位温暖的医者。
“黑大夫看病像唠家常,方子不贵却管用。”这样的评价,在患者之间口口相传。
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见证着他与患者之间的深厚情谊。许多患者成q为了他的“忠实粉丝”,不仅自己找他看病,还会热情地推荐给亲友。
除了日常的诊疗工作,黑云云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这个被年长患者唤作“云娃子”的大夫,从医以来带着药箱翻山越岭百余趟,在沟壑纵横的延安13个县(市、区)织就了一张“健康网”。从女性健康讲座到村医培训课堂,他用带着延安口音的“土味科普”,让2万多人记住了“少油少盐多溜达”的养生经。
“我是名基层医生,能够让普通百姓减轻病痛,看到他们康复的笑容,我心里就非常踏实、非常高兴。”黑云云说。这位青年医者,就像一颗杏林的种子,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长成一片守护健康的防护林。(记者 王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