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新闻 延安 政闻

向“新”向“好”攀高地

2025-03-28 11:26 来源: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向“新”向“好”攀高地

——延安工业经济稳健前行

阳春三月,宝塔山层峦叠翠,延河水碧波荡漾。在动人的春之曲中,在延安这片红色大地上,正奏响着工业向“新”向“好”的激昂乐章:一座座现代化厂房巍然矗立,勾勒工业发展的奋进地标;一台台生产设备有序运转,抒写科技创新的强劲节拍;一条条产业链加速延伸,展现着革命老区工业经济的强劲脉动。

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586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5%,较去年同期增长7.4个百分点;全市建成5G基站761个,成功入选全国千兆城市行列;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产值百亿元以上园区增至4个……延安工业经济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更加坚定有力、正在稳健前行。

政策赋能激活发展引擎

陕西延能天元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作为全市110个重点工业项目之一,是延安重点扶持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024年,公司完成产值6700万元,解决就业超过80人,油缸年修复量超过5000根,有效保障了煤矿井下作业安全与高效。

该公司总经理税超博说,2025年,公司计划拓展业务范围,开展煤矿采煤机、薄煤层液压支架制造等业务,加大科研方面的资金和设备投入,完成陕西省薄煤层智能开采创新中心及陕西省能源装备制造中试基地中期验收,建成延安地区薄煤层智能装备研发和试验基地,带动下游相关产业发展,预计年产值可达1.4亿元。

陕西延能天元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稳步发展,是延安工业经济稳健前行的缩影之一,而这发展,离不开延安一系列精心谋划、高效落实的政策举措。

延安始终将工业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深挖增长潜力,出台《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稳增长政策措施》《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累计发放市级工业稳增长奖补资金1.04亿元。建立市县包抓规上工业企业机制,实施“日监测、周调度”“三天一碰头”和“五张清单”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加强与中省企业沟通,遍访规上企业,穿透式调度重点区域和主要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全市11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34个新增产能项目累计释放产值95.4亿元。

 科技赋能重塑产业格局

在延安众邦源能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全力抓生产、赶订单。该公司是一家专业设备制造企业,以创新为核心,致力于开发先进的多相增压油气田设备,公司设有12个TD多相增压油气田设备生产工位,年产能达到150台。

目前,该公司拥有多项专利技术,自主研发的TD多相增压油气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以及延长油气田等多个生产场景。其独有的创新设计成功解决了多相增压技术这一国际难题,极大减少了企业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成本,实现了增产增效、节能环保,开创了绿色、智能、高效、无人值守的运营模式。

公司副总经理高红光介绍说,今年公司的重头工作就是混合动力固井车,该车的控制系统是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一起开发的新产品,可以填补国内中大型特种汽车领域没有混合动力的空白,在华南理工大学的技术支持下,正在技术成果转化的过程中。

在技术创新赛道上,延安守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同样表现亮眼。这家拥有21项专利(含2项发明专利)的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持续技术迭代,2024年实现产值1.2亿元,其中出口哈萨克斯坦的抽油杆产品,以361万元订单刷新延安单批次出口纪录,为延安工业产业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延安正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驱动力,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024年,全市建成5G基站761个,实现192个自然村光纤入户,成功入选全国千兆城市。通过出台《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等政策文件,累计推动142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延长石油综合能源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延长石油采气五厂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工厂。

数据显示,延安工业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150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703.6亿元,工业投资增速14.4%,技改投资增长30.6%,制造业投资提升16.5%,荣获全省工业投资“红榜激励”。通过绘制工业产业链图谱,重点发展油气装备、煤化装备、新能源装备制造等5条产业链和12条子链延链强链补链。2024年,全市装备制造及新材料重点企业实现产值44.32亿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服务创新培育市场主体

“这笔钱将用于拓展中药材产业链,包括开展种植技术试验、优质品种培育,以及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深化产学研合作等。”延安林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苗雄所说的“这笔钱”,是2024年12月25日市上兑付给企业的190万元奖补资金。

为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延安制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工作方案》,编发惠企政策包,累计为1614户企业兑付奖补资金1.81亿元,其中市财政兑现民营经济三年行动方案奖补资金2129万元。建立企业融资需求库,帮助113户企业融资22.3亿元。2024年,全市新增民营经营主体2.89万户,多项民营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

急企业所需,破企业所难,解企业所忧。为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延安创新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周“解难”机制,一题一议,逐题研究,累计为836户企业解决342项生产经营难题,周“解难”机制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工信部全国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色案例。

“周‘解难’切实解决了公司扩大市场的难题。”延安随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目前陕西地区唯一同时具备润滑油脂生产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副总经理戴勇说,借助周“解难”机制,随缘科技拓宽产品市场覆盖面,加速国产产品替代进口产品方案的落实,让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之路走得更有信心。

2024年9月,延安嘉盛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延安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公司办公室主任苏利华说:“这一殊荣的获批,离不开市工信部门的政策细致解读和程序高效指导。公司将积极发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引领示范作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园区提能打造产业高地

园区是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在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稳步前行中,延安按照“五集五区”要求,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全市11个化工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782.77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30.26%。县域工业集中区工业产值1452.85亿元,同比增长14.83%;规上工业产值1349.44亿元,同比增长19.88%;入园企业697户,净增121户;从业人员5.7万人,净增8147人;产值百亿元以上园区达到4个。

富县工业园区就是4个产值百亿元以上的园区之一,也是陕西省首批认定的化工园区和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主导发展化工和电力两大产业,延伸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物流仓储产业。

富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高峰说,近年来,市县工信部门精准施策、多维赋能,多措并举提升园区新质生产力,推动园区强化合作交流,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截至目前,园区入驻重点企业50家,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3.32亿元。

产业因“新”而活,经济向“好”而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未来产业”再次被点题,我国坚持以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赢得发展先机的战略方向和决心越发坚定,这也为延安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站在新起点,延安市工信局局长刘炜表示:“2025年,我们将围绕‘四个经济’,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按照‘一稳二促三提升’总体思路,实施‘十项重点工作’,重点培育5条特色产业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构建具有延安特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努力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红色热土到产业高地,延安工业正以创新为笔,在黄土高原上续写新时代的奋斗华章。(记者 王静 刘彦)

【纠错】责任编辑:王爱荣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