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新闻 延安 县区 黄陵

“农”墨重彩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黄陵县农业产业发展综述

2025-03-13 20:53 来源: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农”墨重彩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分离图(3042371)-20250313063125

黄陵翡翠梨丰收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

2024年,黄陵县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统领,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为遵循,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民持续增收为主线,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产业发展“稳规模、提效益”、集体经济“稳步伐、促活力”、人居环境“稳机制、提水平”,立足资源禀赋,形成了“一带、双核、三区、多基地”的产业格局。全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39亿元,增速3.7%,一幅“农”墨重彩的乡村振兴画卷在龙乡大地全面铺展。

“五新”理念引领果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黄陵县围绕“五新”果园建设,发挥秦创原轩辕科技创新中心农业平台作用,加强科技创新、技术培训,用足用活用好果业发展政策,加快农业灌溉系统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陵县苏家险苹果示范基地,一片占地135亩的现代化果园顺势铺开,这里在苹果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种源创新、肥水高效利用等方面持续发力,提高果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打造出了一片高品质的“五新”果园,指导果农科学化种植、现代化管理,持续增加收入。黄陵县隆坊镇迂家塬村果农迂中勇就是被“五新”果园的新技术吸引,主动发展“五新”果园,2024年,他就尝到了甜头。

“农”墨重彩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分离图(3042375)-20250313063131

高标准建设的“五新”果园

“我总共有15亩‘五新’果园,‘五新’果园既省工又省肥,而且效益好,每亩地大约能收入2万元,而一般果园每亩地收入还不到1万元。”迂中勇告诉记者。

和迂中勇一样,被“五新”果园省水省肥省力且效益好的优势吸引的果农还有很多。2024年,全县4个果业主产镇办完成老果园改造提升2万亩,完成老园更新改造7112.69亩。以“五新”果园建设为引领的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果香、民富、产业强。

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行标准化、工厂化生产,优化果业产业结构,补短板强弱项。目前。全县共有果园面积27万亩,水果总产量43.21万吨,2024年黄陵苹果和翡翠梨分别荣获“中国生态苹果之都”“中国生态翡翠梨之乡”生态食材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五新’理念推动黄陵果业高质量发展,4年累计进行老园更新改造3.6万亩,主要做法是在品牌培优中发展新品种,在品质提升上示范新技术,在品种打造上培育新主体,在现代化发展中应用新装备,在利益联接、联农带农上推行新模式。下一步,我们将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化果业,推行标准化、工厂化,优化产业结构。补短板,强弱板,加快县、镇、村核心力量提升,从而加快我县果业高质量发展步伐。”黄陵县果业中心副主任姜万斌说。

 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在坚定不移推进果业提质增效的同时,近几年,苍术、梅花鹿等特色种养业初具规模、效益凸显。2024年12月,黄陵县店头镇建庄苍术通过GAP药源基地认证,这是陕北地区首家、陕西省首家村集体成立的公司所申请认证的基地,也是西北地区首家、全国第二家苍术GAP基地。这无疑给苍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黄陵县店头镇建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海灵告诉记者,从2015年开始,建庄村从50亩苍术起步,到2018年发展为200多亩,截至目前全村约有3500亩苍术,现在的亩均产值为1万元。“群众非常认可和积极种植苍术,下一步我打算发展深加工,这样便能提高20%的利润。”张海灵说。

对苍术产业信心十足的不仅仅是张海灵。从2015年开始尝试规模种植苍术,2023年该村种植面积达到3150亩,带动店头镇发展苍术5000余亩,带动周边县镇发展苍术6000余亩。在苍术特有的药香中,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村民韦建国便是其中一位。

“农”墨重彩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分离图(3042377)-20250313063139

萌态十足的梅花鹿

“这几年我的收入是相当可观,一年差不多能收入个十几万元吧,我想这两年带着媳妇和娃出去玩一玩、转一转。以后我还想大力种植苍术,能多种就多种些,最起码腰包到啥时候都是鼓的,不缺钱花嘛。”韦建国说。

目前,黄陵县店头镇建庄村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育苗,种植的苍术基本达到了野生苍术的品质水准,建成苍术科技示范基地、种苗繁育日光棚、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基地各一座,实现了全镇中药材育苗、种植、加工、购销为一体的产业布局。近期又通过GAP药源基地认证,三年一个周期亩均收入达到3万元。作为苍术产业致富带头人,朱忠孝也有了新的盘算。

“今年我新建了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加工厂,基本完成了苍术加工的全产业链,提升了苍术的附加值,明年我们预计苍术加工量将突破500吨。”朱忠孝说。

让群众腰包鼓起来的不止苍术,还有一只只萌态十足的梅花鹿。在黄陵县阿党镇河堤村新村组村民刘永平的小院里,活蹦乱跳的梅花鹿也给他带来了不少收入。

“我从2022年9月开始养鹿,2023年的毛收入是5.1万元。今年下了7个鹿崽,卖了3.5万元,产了10斤鹿茸,卖了3斤多共卖了7000多元,总共赚了4万多元。明年我计划扩大养殖规模,这个产业我觉得挺好的,跟干农活也不冲突,早晚把鹿一喂,一天就不用管了。”刘永平说。

农户养殖梅花鹿的积极性高,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撑。黄陵县将梅花鹿养殖纳入特色经济动物养殖,先后出台了梅花鹿养殖场奖补政策和农户庭院养殖奖补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发展梅花鹿养殖业,协调县级专项资金,给农户提供政策、用地、手续办理等方面的支持。目前黄陵县共有梅花鹿养殖场16个,庭院养殖户28户,存栏梅花鹿2300余只,每只每年纯收益3000元以上。年产值1500万元,庭院梅花鹿养殖户年净收入4万元~6万元。如今,“呦呦鹿鸣”已成为这里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兴的真实写照。

“我们经过10年的发展,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和技术。下一步,我们准备在一产这一块,重点抓好梅花鹿苗种繁育场建设,培育咱们自己的品牌;二产主要做好梅花鹿产品的加工。同时,我们还要把梅花鹿同旅游结合起来,让梅花鹿真正成为黄陵农业的一个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黄陵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薛文礼说。

下一步,黄陵县将持续围绕“土特产”做文章,瞄准“精、优、特”方向,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千万工程”奏响乡村奋进乐章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不仅仅是特色产业,更引领乡村新蝶变。黄陵县店头镇新城村围绕特色产业棍棍面,改善了村庄基础设施,巷道亮化美化、垃圾集中收运处理、建立雨污分流系统、全面推进卫生改厕、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等,“一碗面经济”让村庄更美、百姓更富、生活更舒心。

“这几年我们村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变化很大,尤其在发展‘棍棍面一条街’这方面做得特别突出,我们可以围绕这一产业发展自己的产业,收入有了较大提升。”新城村村民孙淑慧说。

产业做支柱,致富有出路。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总目标,新城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愈加明朗。

“农”墨重彩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分离图(3042379)-20250313063117

绿意盎然的稻田

“通过石腰子棍棍面的大力发展,切实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石腰子棍棍面不断丰富周边产业链,同时围绕百子桥慢生活体验区,丰富产业业态,不断提升群众收入,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黄陵县店头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刘超说。

2024年,黄陵县积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持续发挥以“党员县级领导包片、部门单位党员主要负责人为乡村振兴特派专员包村,强村带弱村、大户带小户”为主要内容的“两包两带”机制作用,一体化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逐步提升。黄陵县隆坊镇迂家塬村持续在乡村治理上下功夫,构建出一套独属于他们自己的“十有十无”和美乡村治理体系,美化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乡村的品质和内涵。

截至目前,黄陵县编制完成了《黄陵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和9大片区83个村实用性村庄规划,105个集体经济组织收入达9998万元,5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部退出,其中50万元以上26个,百万元以上村10个,千万元村1个;对标示范创建标准,创建“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4个、市级重点村5个、县级重点村6个,包装项目1352个,完成投资6.1亿元。

农村人居环境逐年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农民精神面貌持续改善,这是黄陵县农业农村工作砥砺奋进的最好证明,也是黄陵乡村振兴成果最好的展示。

“我们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群众首创精神,推行‘两包两带’工作机制,聚焦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粮食安全底线,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和经营乡村,依托‘1+N’政策体系,结合村组发展实际,不断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完备度、公共服务的便利度、人居环境的舒适度。”黄陵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新平表示,下一步,黄陵县农业农村局将持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重点实事,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通讯员 刘媛 曹海军 吴鹏飞 郝文博 记者 潘文静)

【纠错】责任编辑:曹海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