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县:板上发电板下养殖 智慧牛场让日子更“牛”
初春的陕北高原,阳光愈发温暖明媚。在吴起县五谷城镇五谷城村的“牧光互补”养殖示范区内,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光,板下一群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闲地嚼着饲草。养殖示范区负责人高亚帅轻点手机屏幕,牛棚内的温度、湿度数据跃然眼前,每头牛的运动轨迹、体温变化都实时显示在手机上。
五谷城村,这个曾经依靠传统放牧的西北小城,如今正以科技创新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答卷。
在该村养殖场,每头牛的耳标都是微型智能终端。“过去养牛全凭经验,现在通过智能耳标收集的数据,能精准掌握每头牛的健康状况。”高亚帅介绍,养殖场配备的AI智能摄像头能自动识别牛群异常行为,环境传感器实时调控棚内温湿度,全电气化设备让饲料加工、饮水供应实现自动化。2024年,存栏300头的智慧牧场实现收益近百万元。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新能源技术为传统养殖插上绿色翅膀。五谷城镇创新“板上发电、板下养殖”模式,2.9兆瓦光伏矩阵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五谷城镇是全县的养殖业大镇,已建成养殖场4个。五谷城村养殖场率先引进数字化智能设备,建设全电气化养殖场,从饲料粉碎、自来水供应到养殖场温度、通风,全部实现电气化作业。”五谷城镇副镇长张炜说,镇上已经形成了一条畜牧产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推动全镇养殖产业体量不断增加,实现养殖户过上“牛”日子。
电力保障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国网延安供电公司为养殖户开辟养牛业用电“绿色通道”,五谷城镇供电所所长高庆伟带领团队为养殖场建立用电服务档案,每月定期巡检线路设备。“我们配齐配足各类抢修物资,确保出现故障时用最短的时间解决用电问题。”高庆伟表示,24小时在线的“电保姆”服务让养殖户吃下定心丸。
目前,吴起全县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14个,肉类总产量突破8300吨,曾经的放牛郎变身“数据牛仔”,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化为新农资。当数字时代的春风拂过黄土高原,这条“牛”路子正带着老区百姓奔向更红火的日子。(记者 叶树峰 郭子仪 通讯员 樊俊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