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民生幸福底线
筑牢民生幸福底线
——宜川县“融救助”机制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社会救助,一头牵着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与衣食冷暖,一头系着民生福祉与民心所向。近年来,宜川县立足本地实际,大胆创新机制,依托“融救助”平台,接连推出一系列兼具温度与力度的救助举措,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稳稳兜住民生底线,让困难群众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王涛是宜川县丹州街道圪崂村村民,妻子不幸患上宫颈癌,高昂的医疗费如同沉重的大山,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宜川县融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得知他家的情况后,第一时间主动上门,积极奔走协调,迅速为其家庭落实了低保、公益岗、妇女两癌救助、产业帮扶等多项救助政策。这些政策如同“及时雨”,不仅解决了家里子女上学的难题,还让妻子的后续治疗有了保障。
“各项政策下来以后,一年给我们补助3万元左右,给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真是太感谢现在的好政策了。”王涛感动地说。
宜川县壶口镇今年6岁的小超(化名)本该天真烂漫,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他的父亲2024年因白血病不幸离世,还因治疗欠下了巨额债务。母亲需要照顾年幼的小超,无法长期外出务工,家庭十分困难。宜川县融救助中心得知情况后,迅速行动,不仅为其家庭落实了低保和学生教育资助政策,还根据小超的兴趣意愿,为他争取到了“天使学位”,让他能够免费接受艺术培训学习,为小超的健康成长点亮希望之灯。
宜川县融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张晓静介绍,目前,融救助中心先后协调16家爱心社会组织,免费为33名困境儿童提供天使学位47个,让这些孩子在享受义务教育的同时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培养兴趣爱好,发展艺术特长。
宜川县融救助中心工作人员上门回访失独家庭安春萍(右)
宜川县丹州街道63岁的安春萍近年接连遭遇老伴和独子去世的打击,亲人的去世,家庭的开销、孙子的上学费用以及自己的治疗费用,让她的生活举步维艰。
当安春萍求助到民政部门时,宜川县融救助中心及时研判,一次性给予精神慰藉及生活补助3万元,每年享受特别扶助金1.2万元,将其孙子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范围,每年享受10800元。由融救助“急难重特”资金池每年给予1200元保障基本生活,并落实街道干部和社区干部作为“双岗”联系人,定期入户关注祖孙的生活,及时解决困难。安春萍也在关心与救助中重拾生活的信心。
2022年,宜川县创新推行“融救助”机制,将民政、退役军人、工会等部门单位党支部纳入融救助党委统一管理,对21个部门单位的56项救助资金项目进行梳理整合和流程再造,困难群众仅需一次申请,就能获得多方救助力量的联合叠加救助,实现了一个窗口受理、多部门联动、一次通办,救助效果最大化。截至目前,共实施救助项目392批次,综合研判各类救助资金1.87亿元,惠及群众1.43万户2.92万人次。
“改革创新不停步,服务群众无止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融救助’机制,久久为功,持续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办实办好,让高质量发展更有温度、民生保障更有质感。”宜川县委副书记尚文隆信心满满地说道。(记者 贺秋平 通讯员 宋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