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闲”变“冬忙”拓宽增收路——延川县大棚产业生产见闻
记者 刘小艳 方大燕 通讯员 张伟 康烁 申壮
鲜翠欲滴的辣椒、黄瓜亟待采摘,成串的西红柿挂满藤蔓,层层叠叠的平菇绽开“笑脸”,红艳可口的草莓沁人心脾……一幅幅乡村产业振兴的美丽画卷,勾勒出“冬季农忙”的喜人场景。
走进延川县关庄镇太相寺行政村的温室大棚,清新的香气扑鼻而来,种植户高保卫正穿梭其中忙着将成熟的黄瓜采摘装箱。黄瓜生长周期短,采摘期长,挂果初期,两至三天便可采收一次,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我种了两棚西红柿、一棚黄瓜,全部上的农家肥,所以黄瓜长得直、口感好,西红柿个头大、吃起来还特别甜。”高保卫骄傲地说。
不一会工夫,高保卫便装了满满三箱。只见他从兜里掏出一个遥控器,然后轻轻一按,装黄瓜的推车便沿轨道向前驶去。
“这是轨道遥控器,像黄瓜等蔬菜放到这上面,遥控一按就走了,特别省力。”高保卫赞不绝口。
除了轨道运输,延川县温室大棚内还安装有水肥一体化喷淋、智能温控、小环境监测等设备,为种植户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科学种植促丰产,技术服务助增收。延川县蔬菜生产管理办公室还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解决种植户遇到的棘手问题,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就在前几天,延川县关庄镇太相寺行政村村民刘军强看着即将上市的螺丝椒出现了叶片泛白的症状,满心焦急,便求助了县蔬菜生产管理办公室。
“这是辣椒的霜霉病,它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是高温高湿、通风不畅引起的,你完了就喷施甲霜灵、春雷霉素,间隔上五六天喷施上一次……”延川县蔬菜生产管理办公室技术员冯蓉在接到求助电话后,匆匆赶到刘军强的大棚内,耐心地解说。
在技术员的悉心指导下,刘军强当天便对种植的螺丝椒进行了喷淋治疗,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如今的螺丝椒色泽青翠,个头硕大,采收在即。
刘军强感激地说:“有技术员的指导我们就很放心。”
近年来,延川县蔬菜生产管理办公室积极推广新优技术应用,加大病虫害的防治,在蔬菜瓜果上市的关键期加强指导,引导农户发展新品种差异化种植,实现了蔬菜“四季供应、均衡上市”。
“春节期间大棚的各类瓜果蔬菜已经陆续上市,在这期间更要做好它们的管理工作。如果大家遇到了棘手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和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技术指导。”冯蓉的话给种植户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同样受益的还有延川县永坪镇源流湾行政村的郭宏军父子。在县蔬菜生产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郭宏军的两万多袋白色菌棒,静静地“躺”在大棚内,蔚为壮观。郭宏军半蹲在菌棒旁,小心翼翼地掰下成熟的平菇,放入筐中。
“大概一天能掰个六七十筐。一筐十来斤,种蘑菇效益非常好。”郭宏军自信满满地说。
除了蔬菜、食用菌外,丰收的“棚”景也在瓜果间涌动。
在延川县永坪镇聂家坪行政村,一盒盒娇艳欲滴、香甜可口的草莓在道路两旁的固定摊位上等待销售。而在大棚中,来自周边县市的游客穿梭在田埂间,将一颗颗草莓或摘下放入篮子、或品尝其美味,欢声笑语不断。
来自子长市的游客张毛瑞称赞道:“今天专门从子长来到永坪摘草莓,永坪的草莓又大又甜!”说话间,张毛瑞顺手摘下了一颗草莓,一口咬下去,丰盈的汁水弥漫在口腔里,很是爽口。
如今的聂家坪行政村已实现一村多品、百花齐放。品种多样的草莓和各类新品种甜瓜、西瓜等,丰富了群众的餐桌、富裕了村民的口袋。
“今年我的棚里种两个品种的草莓,一种是章姬,一种是妙香3号,产量非常好,而且果实大、口感好,好多顾客都说非常甜。目前已经卖了两万块钱。”提到收益,种植户鲍晶晶乐开了花。
2024年,延川县按照“扩规模、强科技、建主体、找市场、树品牌、增效益”的工作目标,全面加强技术培训,强化科技支撑,致力于提升蔬菜产业的整体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截至目前,延川县已建成大棚17140座,其中日光温室达12110座、大拱棚5030座。这些大棚如绿色的明珠,镶嵌在延川的黄土地上,为延川县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延川县蔬菜生产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春介绍,2024年,延川全县共完成蔬菜种植面积4.5万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覆盖率达到80%,产量高达11.07万吨,实现综合产值约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