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新闻 延安 县区 宜川

追赶超越谱新篇 增光添彩向未来 | 云岩镇“以株代亩”打破“六界”整合资源 合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05-19 18:55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记者刘玉  张萌)据了解,云岩镇是宜川产业强镇,更是苹果大镇,10.7万亩苹果园占全县果园面积的三分之一,镇域农民95%的收入来自苹果产业。历经30多年的种植生产,树体老化、品种退化、劳动力弱化及管理后继无人、机械化、智能化管理程度低等问题日渐突出,成了全镇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如何破题是势在必行,如何破解呢?

5月14日,由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延安市委网信办、各县(市、区)网信办、西部决策网、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联合主办的网络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宜川县云岩镇寻找答案。

20240519000443618-71-6f99b.jpg

云岩镇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推出了“以株代亩”。什么是“以株代亩”?宜川县云岩镇党委副书记马辉是这样解释的,云岩镇为适应乡村振兴发展需要,破除基层治理中的顽瘴痼疾,释放更大发展动能,云岩镇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推出了“以株代亩”打破“六界”改革举措,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40519003336219-72-59bbb.JPG

打破“村界”  抱团发展

针对群众思想难统一、力量难聚集、资源难整合问题,按照“川塬结合、强弱搭配、抱团发展、共同富裕”的思路,以省级标准化示范村辛户村党支部为牵引,成立“6+N”村联合党总支,发挥联动指挥、会商研判、协调推动作用,并将“全国先进工作者”、辛户村支部书记张延刚为代表的198名党员组织起来,谋思路、求创新、破难题,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立镇“一把手”调度指挥、班子成员包片、科级干部包村、基层干部包地块责任体系,成立“以株代亩”工作专办,吃住在一线,工作在田间,实行“日汇报、周调度、月会商”制度,推动各项工作有序有力开展。

打破“心界”  求大同存小异

针对“一户一田”土地改革、殡葬改革、社会化托管服务等改革举措群众抵触情绪强烈,组织各村推选出186名德高望重、善于做群众工作、敢于创新担责的能人、贤人、致富带头人为村民代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上门入户讲政策,算账对比消疑虑,调处纠纷解心结,镇党委多次组织群众外出考察学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了思想一致、利益一致的民心趋同,形成了“上下一心、干群联动、合力攻坚”的生动局面。

打破“地界”  实现小田并大田

长期存在的绺绺田、块块地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果业标准生产和规模发展,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落实每亩1万元三年无息贷款政策,动员群众对老龄园、残败园、低效园挖树平地,打破地界908条,统一平整碎片化果园3750亩,渗溢土地面积260亩。

打破“坟界”  腾退土地整资源

果园内一座坟占一分地,坟头占用生产用地矛盾突出,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引导群众破旧俗树新风,按照村选址、村设计、村施工、村管理的思路,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公墓,实行迁坟腾地。对老坟愿意就地平头的,每座补助2000元;迁入公墓的,村上只收取建坟成本,免费管护,解决了不愿迁、无处迁的难题,累计迁坟117座、腾地12亩。

打破“路界”  规划重建优条件

针对生产路错综复杂、占地面积大、生产运输不便和群众占生产路等问题,村上对地块间204条生产路统一整合,重新规划建设高标准水泥生产路5条,将小地块整合成连片高标准农田,彻底杜绝了村间、路间、园间生产路引起的纠纷,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全面改善。

打破“亩界”  按株分田谋共富

对平整的土地,依据农村二轮延包合同,在确保农户原有确权面积不变的前提下,打破传统按亩分田“庄稼人”思维,依据群众统一认可的矮化密植果园栽植标准,实施新品种改良,每亩栽植优系苹果树110株,按株分配,一户一田,果园之间由过去的“亩界”变为“株界”。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社,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对果园实行机械统作、物资统购、技术统管、劳力统招、果品统销,就建园材料这一项为果农每亩节约1244元。县上配套建设灌溉设施,提高了果园标准化生产、机械化操作、规模化发展水平,实现单株增产能、亩均论英雄。盛果期每株果树年产值200元,亩均产值2万元、增收1万元以上。平整土地溢出的260亩2.8万株果树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按照每株每年10元承包给果农,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8万元,促进联农带农、共同富裕。

20240519003305863-20-085ae.jpg

“以株代亩”打破“六界”整合资源,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率先突出围局,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进姿态,奋力谱写云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纠错】责任编辑:王爱荣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