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肠塌房”为食品安全敲警钟
3月15日晚,“淀粉肠塌房”的话题冲上热搜。据央广网报道,全国各地的路边摊烤淀粉肠价格每根普遍在2到3元左右,但在批发市场,淀粉肠价格每根大约0.5到0.6元,利润很高。虽然名为淀粉肠,但排在配料表第一位的是肉。据生产厂家工作人员透露,“有肉,肉很少。都是用的鸡肉和鸡骨泥,用鸭肉更便宜,大部分都是淀粉。”在电商平台上,出售鸡骨泥的多是经营宠物食品的商家,他们表示:“骨泥不建议人吃。”
随着淀粉肠“塌房”,一些年轻人直呼小时候的快乐没有了。曾几何时,学校门口被炸得外黄里嫩、裹着孜然辣椒面的淀粉肠,慰藉了多少饥肠辘辘学子的味蕾。有人说,小时候放学冲出校门口第一件事就是买一根淀粉肠,大家一边吃着一边和同学嬉戏着,那是他们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即使吃淀粉肠吃出情怀,也依然有人不愿意为此买单。因为淀粉肠的原材料不是简单的淀粉混合了少量的肉,而是令人担忧的鸡骨泥。所谓的鸡骨泥,就是商家将不能食用的鸡骨头,经过研磨处理后变成粉末状,再混合了鸡皮、鸡架、鸡脖等边角料,制作成泥。当厨余残渣以香肠的形态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时,我们不禁担忧,食品安全的红线在哪里?
据了解,目前淀粉肠没有专门的国家标准,企业生产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作为畅销食物,面对如此宽松的标准,极易滋生食品安全问题。淀粉肠除了鸡骨泥之外,还有较多的科技与狠活:高盐、高纳、高脂肪等,一根看似干净的淀粉肠,其实从原材料到制作过程再到反复高温煎炸,其产生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若长期食用,危害不言而喻。
食品安全无小事。作为消费者,我们首先要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树立良好的饮食观,杜绝购买危害身体健康的食物。其次,商家要保障食品质量,杜绝以次充好,确保安全和卫生。再次,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明晰的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彭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