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兴 产业活 民生裕 ——黄陵县实施农田灌溉设施配套工程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水利是农业命脉,水利灌溉工程是一项普惠全民、造福百姓的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黄陵县依托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在全县三大灌区大力实施农田灌溉设施配套工程,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发展格局,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初秋时节,走进隆坊镇迂家园村的苹果园里,去年新建的矮化密植果树生机盎然,枝头上缀满果实,而这都得益于水肥一体化灌溉工程的全面实施。
迂家园村果农迂云峰说:“现在这个渗灌系统,比过去好用多了,地里面就有湿度监测器,只要旱了,渗灌系统就直接启动,一条管道就把水肥一次施完,为我们节约了很大的成本。”
黄陵县在做大做强果业经济的同时,还大力实施果园养殖,灌溉用水经过水产养殖熟化之后,不仅避免了农药、化肥对果园的污染,还提高了果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阿党镇丁村新建的千亩苹果示范园里,一个个圆形帆布池整齐排放,池内的鲈鱼、中华鲟生长正好。村党支部书记高生玉告诉记者,每个池子的年纯利润预计能达6万元。
高生玉说:“水到了田间地头,养了鱼以后,鱼也成了钱。因为熟化了的水也是肥,上到果园以后,树长得特别快,省了化肥,这就是一举三得。”
水肥一体化灌溉的实施,让黄陵县苹果产业种植走上了循环发展道路。与此同时,黄陵县还依托科技技术,推行了数字化管理模式,以电子信息系统为依托实现灌溉设施管理,针对果树土壤含水率数字监测,确定灌溉计划,实行精准灌溉。
在黄陵县隆太塬灌区及县城供水三级泵站内,技术人员正盯着大屏幕上不断变化的实时监测数据。通过这个智慧“大脑”,很多供水问题得以更高效地解决。
“电子监控可以实时监测三级泵站的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如果城区某个路段水管爆管,水压数据变低,我们就能及时发现,第一时间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排查和检修,实现高效供水。”工作人员介绍说。
据了解,这个三级泵房取水口位置为黄陵县阿党镇南沟门水库,主要作用为农田灌溉用水,年度取水量约353.6万立方米,完全满足灌区的灌溉需求,还可根据不同供水需求自动调整水流量、水压等参数,能够消耗更小的人力,达到更佳的供水效果。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灌区信息化监控系统(灌区量水监测系统)实现了灌区供水远程控制、闸门远程启闭、渠道/水池水情实时测报、用水量自动采集和图像实时监控等多项功能,达到了节约灌溉用水和科学、高效管理灌区的目的。
据黄陵县农村饮水项目服务中心主任赵晓龙介绍,黄陵县灌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塬区,即隆太塬灌区、仓村塬灌区、田侯塬灌区。“十四五”初期,黄陵县通过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实施了隆太塬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仓村塬灌溉工程、田庄塬集中供水工程等。到2023年底,农村自来水保障率将不低于95%,隆太塬、田侯塬、仓村塬三大塬区灌溉设施全覆盖。
赵晓龙表示:“目前,我县灌溉设施累计覆盖灌溉面积6万亩。今后我们计划持续强化灌溉设施建设,争取到‘十四五’末实现全域灌溉覆盖面积10万亩以上,为全县果园灌溉水肥一体化、特色产业养殖提供优质的水源保证,助推乡村振兴。”(记者 乔建虎 殷宇峰 杨帆 通讯员 元亚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