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新闻 延安 县区 子长

种植户黄文亮的幸福生活

2022-08-18 12:23 来源: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种植户黄文亮的幸福生活(分离图)4689(1067386)-20220818073841

黄文亮采摘桃子

在子长市杨家园则镇杨一村种植户黄文亮的桃园里,一颗颗粉红色的桃子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

“这些桃子还不太熟,要是完全熟了,不光是颜色好看,老远就能闻到香甜的味道。”黄文亮指着前方说,“你看前面那片桃园,正进入采摘旺季,一天能摘100多公斤。我每天下午采摘好,第二天去早市上卖,一上午就卖完了。”

黄文亮的妻子李振玲和工人正挎着篮子,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成熟的桃子,轻轻地放进铺了保护膜的筐子里。

桃园只是黄文亮的部分产业。今年58岁的黄文亮是子长市有名的苹果种植大户,20多年来,他们夫妻俩守着大山,依靠着百亩果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1998年,黄文亮和妻子在村里承包了几十亩撂荒山地,用来种植洋芋、小米,但由于缺水,收益并不好,就连3个孩子上学的学费都得东拼西凑。有一次,黄文亮偶然听说亲戚家的5亩多果园一年就可以收入3万多元,马上就有了种植苹果树的想法。他到处向人学习苹果管理技术,并借钱买回来一些果树苗子。黄文亮说,当时村里大多数人并不看好苹果产业,有人劝他不要种植果树,但他还是想试一试。之后,他在山上搭起简陋的房子,天天住在果园,渐渐地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种植经”。

2018年,黄文亮发现自家果园周边有不少耕地都被撂荒闲置。于是,他将这些土地流转,并引进了新品种,栽植杏树、桃树、葡萄等各类果树。黄文亮的果园看似是大杂烩,但却是多点“开花”。“不同树木管理的方式不同,管理的关键要点也不同。只要把各个关键要点掌握好,就能长出好果子来。”黄文亮说,“春季来果园采摘杏的顾客,知道我家还有苹果就买一点,夏季买桃子的顾客知道我种葡萄也买一点。这些产业慢慢发展,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

20多年来,黄文亮夫妻俩总是起早贪黑,用心管护着各类果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截至2021年,他家实现了一年四季里三季都有收益,他的果园也成为杨家园则镇乃至子长市的标准化示范园。

“今年春季,我种植的杏能收入2万多元,夏秋两季桃子收入5万元,苹果收入10万多元,这几项收入加起来有不少呢。”李振玲高兴地算着账说,除了自己脱贫致富,现在每年果树修剪、套袋、搬运果子等时间点,她家还雇用了10余名工人帮忙干活,这样为其他村民也增加了收入。其中2名村民在果园打工学到管理技术后,自己在村里发展起了露地葡萄和拱棚菜种植产业。

黄文亮一边听着妻子的话,一边望着缀满枝头的桃子颇有感触地说,这座他坚守了20多年的山塬正变得越来越好。如今,政府为这里修通了生产生活道路,解决了饮水问题,派驻了科技特派员,还每年免费赠送地膜、种子等物资,降低了管理成本,给了他更多发展产业的信心。现在,他被评为“乡土人才”,周边的果农都叫他“土专家”。

杨家园则镇镇长高建雄说:“黄文亮是我们镇的产业大户,他的产业发展模式对镇上发展山地苹果、拱棚葡萄起到示范引领和技术支撑作用,带动和辐射了周边群众依靠产业发家致富。”

如今,一到闲暇时节,黄文亮常常把自己种植果园以来遇到的瓶颈和经验讲给身边的村民,鼓励他们积极发展产业,吸取经验,少走弯路。

“这些年,我一心围着果树忙,虽然辛苦但却很幸福。我暂时不打算扩大规模,想在精细化管理上狠下功夫,用心培育精品树木,走科技发展的路子,带动更多果农发家致富。”黄文亮说。 (通讯员 张亚宁 记者 李欢)

【纠错】责任编辑:曹海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