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新闻 延安 县区 富县

富县“234”工作法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2022-07-22 10:02 来源: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话有地说 事有人办 难有人管

——富县“234”工作法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今年是我当书记这22年来最忙的一年,上半年光我们村就解决了四五十件矛盾纠纷,而且很多都是多年以来的遗留问题。这么多事情的有效解决多亏县委政法委推出的‘234’工作法。”富县牛武镇清泉寺村党支部书记李武斌说出了全县137个行政村基层村书记的心声。

2021年以来,富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不断总结完善,推出了“234”工作法:用好两项机制即“两说一联”机制、基层乱象治理长效机制(法治教育普及化、警务巡查常态化、乱象治理持续化、治理手段现代化);完善三项制度(建实村规民约制度,建立“周碰头、月研判”制度,健全红黑榜管理制度);畅通四条渠道(畅通群众的知情渠道、诉求渠道、办事渠道、建议渠道)。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运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治理效能日益凸显。

村规民约,让村民不再任性

“红白事”每盒烟不超过20元,每瓶酒不超过80元,村民随礼每人不超过100元,酒席不超过20桌,每桌饭菜不超过300元……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安子头村多次集体讨论后制定了“28123”村规民约,该规定的落实找准了民俗和面子的平衡点,为群众的心理松了绑。

“去年我儿子结婚,办宴席准备了5万元。后来去村上报备,村干部说要严格按照红白理事会的标准办,我开始还有些为难,怕被村里人笑话。后来在第一书记和村干部的劝说下,只花了不到3万元就把事过了,办得简约而热闹,大家都说好!”安子头村民李春胜说道。

富县不断健全村规民约制度,用最朴实、最简单的话语,将涉及村庄环境卫生、好人好事、乱象治理、村务管理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之中,破除摈弃大操大办、炫富攀比、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

基层治理新模式,服务经济助发展

富县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充分发挥“两说一联”机制作用,积极收集群众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乱象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意见,扩大民主决策权,保障群众的话语权,全力打开群众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中的知情渠道、诉求渠道、办事渠道、建议渠道。

马坊村党支部书记吉志洁说:“‘234’工作法就是把我们以前单打独斗的部分系统化地总结到一起,由县委政法委牵头抓总,夯实相关部门责任,为群众在基层治理中树立主人翁意识,消除彼此之间的猜忌,最大程度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我们茶坊街道还建立了‘责任倒查机制’,对于没有运用‘两说一联’机制进行矛盾纠纷调解的越级上访事件计入各村年度考核扣分项中。这一制度倒逼‘周碰头、月研判’制度的落实,发挥村级组织在出现矛盾纠纷萌芽期的作用。”茶坊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闫建宁说。今年街道办90%以上的矛盾纠纷都是在村一级化解的。

“今年我们对基层社会治理‘234’工作法进行了全面推广,制定了考核办法,强化了督导检查,建立了由县委政法委员联系指导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督导机制,分阶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关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类矛盾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让群众的话有地说,群众的事有人办,群众的难有人管,实现了农村和谐稳定,既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又探索出基层社会治理新的路径。”富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许新选说。

数字就是最好的证明。富县“234”工作法推行以来,农村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信访案件大幅下降,村风民风明显改善。1-6月份,全县各村(社区)累计化解矛盾纠纷647件,乡镇(街道)化解矛盾纠纷218件,打造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全力维护了富县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通讯员 辛文静 杨雪)

【纠错】责任编辑:曹海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