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治理 防治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会混淆真假、损害个人权益和侵犯个人名誉、损害网民的道德价值观、阻碍和谐社会的进程……为有效防范和解决网络暴力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中央网信办近日部署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聚焦网络暴力易发多发、社会影响力大的18家网站平台,包括新浪微博、抖音、百度贴吧、知乎等,通过建立完善监测识别、实时保护、干预处置、溯源追责、宣传曝光等措施,进行全链条治理。
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很容易使有些网民不负责任的言行演化为网络暴力,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网络暴力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伤害与诬蔑,这些不当评论与做法,不但严重影响事件当事人的精神状态,更破坏当事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完善体制机制,净化网络环境。加快专门针对网络暴力的立法研究,尽快出台相应的法规、制度,加大依法惩治的力度,通过法律手段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守护好人类道德底线和传统价值观念。建立健全识别预警机制,进一步细化网络暴力信息分类标准,强化行为识别和舆情发现,及时预警网络暴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建立健全网络暴力当事人实时保护机制,调整私信功能规则,及时过滤“网暴”内容,强化“一键防护”等应急保护措施,建立快速取证和举报通道,加大弹窗提醒警示力度,加强重点群体救助保护。
拒绝网络暴力,严防传播扩散。以社交、直播、短视频、搜索引擎、新闻资讯和榜单、话题、群组、推荐、弹窗等环节为重点,及时清理处置涉及网络暴力的评论、弹幕等内容。加大处罚力度,采取严厉处置处罚措施,加大对违法违规账号、机构和网站平台处置处罚力度,针对首发、多发、煽动和跟风发布等不同情形,分类处置网络暴力相关账号,连带处置违规账号背后MCN机构,对于落实不力、问题突出的网站平台,严肃问责处罚失职失责网站平台,依法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确保治理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加强正向引导,强化警示曝光。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及时公布典型案例处置情况,推动权威机构和专业人士友善评论、理性发声。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网民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共同抵制网络暴力行为,坚决防止网民遭受网络暴力侵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提高网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他们的分辨能力、选择能力和对低俗文化的免疫力,培养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在全社会倡导文明的、负责的网络行为。(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