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改造这么好的政策, 我要积极响应”
8月7日,在富县鄜城街道钟楼社区工行家属院内,发生了十分感人的一幕。
工行家属院建成于1991年,共有住户59户。三十年风雨,给这座小区院落留下了不少岁月的痕迹:破旧的楼体外墙,昏暗的楼道,坑坑洼洼的院落……改造迫在眉睫。
这天上午,烈日当头,街道办党委书记辛义合带领相关工作人员来到该小区,了解小区改造的进展情况以及居民“两费”筹集情况。
按照政策,小区的每户业主需要缴纳部分大修理基金以及1000元的集资款。
社区工作人员已经进行了几轮政策上户宣传,在摸底过程中掌握到,有部分业主还在踟蹰与犹豫阶段,对于“两费”的上缴持有观望甚至抵触的情绪。
“两费”的收缴情况,直接影响着动工的时间和工期进度。而截至当日,只筹集到集资款十余户。在现场调研中,街道办领导还了解到,有个别居民生活十分困难。
业委会主任杨红瑞分别汇报介绍了困难住户的情况,重点说到了居住在二单元603室的孔彩琴。
孔彩琴今年67岁,老伴去世得早,儿子离异又常年不在家,她一人抚养着读初中的孙子,生活很是困难,平日里依靠在街道四处捡废品维持生计。
“领导,看能不能想点办法,帮助她解决下这个集资款的问题,她们家的情况实在是……”杨红瑞说。
现场的气氛变得凝重,辛义合和现场的工作人员将议题转到如何帮助困难群众筹集集资款上来。大家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减免、捐助等一些初步意见建议。
正在这时,孔彩琴从院落中走了出来。她将刚捡到的一沓废纸板放在墙角后,径直走向社区工作人员。走进人群后,她从兜里掏出一块手帕,里头包裹着整整齐齐的1000元。她把钱小心翼翼地取出来并递给杨红瑞。
这一幕让现场瞬间安静下来,在场的工作人员将目光投向这位步履蹒跚但却满目慈祥的老人。
杨红瑞没有打算收钱,他拉着孔彩琴的手,满心感激,意欲推辞。
孔彩琴先开了口:“这是应该的,政府是给我改造房子呢,这么好的事,这钱无论如何都要交……我天天都盼着改造呢,不能拖了咱们的后腿。”
在老人的坚持下,杨红瑞接过了那1000元。
现场的知情人介绍,在第一次上门宣传了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后,孔彩琴便开始准备集资款了。在问到这些钱的来源时,老人说:“我就把我的养老保险金和捡废品卖的钱拿出来凑了凑,也就凑够了。”
现场工作人员跟随孔彩琴来到她63平方米的家中,天花板上随处可见由于漏雨留下的片片斑驳。“你看看我这房子也确实要修了,我一个老婆子又没能力,现在公家出钱给我修房子,我只要交一点点钱,这是天大的好事,我不交怎么能说得过去?”老人重复着说。
说起当时的情景,钟楼社区居委会委员王杰说:“当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很感动,有这样的群众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再把工作干不好的话,那确实是对不起老百姓,对不起组织的信任。”
鄜城街道办党委副书记、老旧小区改造物业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刘磊当时也在现场。老人的此举让他鼻子一酸,泪水涌上了眼眶。
“这几年,县里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时,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其中群众的配合度,往往是工作的难点,直接影响着工作的开展。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群众,但是孔阿姨的善良和淳朴,却让我十分感动,让我更加坚定了把老旧小区改造好的信心。同时,我们也要统筹兼顾,解决好困难群众的问题。”刘磊说。
在富县,像孔彩琴这样可以受益的业主还有很多。据了解,富县2021年全力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计划实施2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将惠及629户,约2500余人。改造内容包括强弱电改造更换,给排水更换,加装墙面保温层,房顶屋面改造,院落环境,停车位规划,小区内外部基础设施完善等。改造完成后,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都会得到明显提升。(通讯员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