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文化 文学

插队时期的浪漫经历

2023-05-21 09:34 来源: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在延安插队的日子,对知青来讲,是正值青春朝气的年龄。当年那份年轻人特有的浪漫情怀,已经成为知青们永久的甜蜜回忆。

地头读诗

记得早春时,我们迎着喷薄而出的红日,伴着金色的朝霞,随着老乡的足迹,缓缓地上山去掏地。我们用镢头把山上的土翻松,为耕田下种作准备。当时,我们一排知青一个跟着一个,挥着陕北特有的镢头,一镢又一镢地向山坡开战。整座山经我们一镢镢把土掏松而改变了面貌。

我和队友魏建军初来陕北时,首先干的就是这种农活。一天下来,得用力挥臂抡镢上千次,确实挺累的。但我们的心里充满了阳光。

休息的时候,我俩就地躺在新挖好的土坑里,享受着土地的松软、凉爽。我们真成了大自然之子!从城市到乡村,乡下给了我们心的自由,以及亲吻大地的机会。

躺在土中,仰望着飞过小鸟的蓝天,我心里美滋滋的。忽听建军轻声唤我:“来,跟我看个诗集。”建军有点神奇,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本《草叶集》,要我陪她一起看。她说诗集的作者是她十分喜爱的诗人。我一看,是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诗集。他的诗不像我国古诗那样,有整齐的韵律;也不像现代诗歌那么唯美。他崇尚诗体自由,词句都是直抒胸臆的大白话,我很不以为意。

为了与我分享快乐,建军决定读诗给我来听。随后,她就旁若无人地大声读了起来。

“我赞美我自己,我歌颂我自己。”

“我们就是大自然,我们离开这里已经很久,但是如今回来了。”

…………

就这样,两颗年轻的心随着诗句而起伏,思绪越飘越远。虽然那些诗作于一百年前,但体现着诗人强大自由的灵魂,仍闪烁着人性的魅力,其光芒照耀着我们年轻的心灵。

劳动间隙,两个少年,精神遨游,仿佛看到了遥远世界的另一面。从此,我也爱上了惠特曼的诗,以及诗人那无比自由的内心世界。

延河游泳

到延安那年,我17岁。去的时候,我在地图上查到我所要去的这个村子边上有一条河。平日里,我在城里看到的都是人工河。那么,真正的河是什么样的呢?带着对小河的憧憬,我更下定了去延安插队的决心。

我们村在川面,我们村边的那条河是有名的延河。

平日,延河水清澈见底,我们在河边洗衣服。冬天,白雪覆盖大地时,延河就变成了一条小溪,河水在薄冰间蜿蜒流淌。水声如歌声般温柔,充满着活力。我们赤脚踩着河中的卵石,蹚过小河,到对面的山里去砍柴。当时,那清新的空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由于我们年龄不大,老乡们常常拿我们当娃娃,逗我们玩。一天,一位老乡跟我们说:“你们没见过延河发水的时候吧?浪那个大啊,顺着浪滑下去,那叫‘坐浪’,可美了。”

是吗?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没见过发水是什么样的我们也想试试。

过了一段时间,真的发大水了。老乡们招呼着我们去看水头。那排山倒海、震耳欲聋的巨响,使人未见水势已敬畏三分。过一会儿,我们看到仿佛一堵白色的、几米高的墙,沿着河推过来。汹涌澎湃,气势非凡。人们争先恐后去看洪水的威风,我感觉老乡们也都有一种从没见过的新鲜感。这时候,河面差不多已达到宽阔的川面高度,河水急速向前狂奔,好吓人啊!

过了一阵子,山洪已趋于平稳。建军提议,咱们游泳去。我本来就一心想着尝试一下老乡说的那个“坐浪”是什么感觉,马上赞成,抄起游泳衣就向河边走。

“你们干什么去?”邻居老乡见状,忙问。

“去游泳啊!”

“可不敢下水啊!”在老乡的警告声中,我俩已来到河边。

我跟建军说:“我先下,然后你接上”。

当我跳入水中,才发现水流速度比我想象的快多了。建军晚我一秒入水,我俩相距20米。我预感不妙,担心建军的水性能否适应当下的情况。但当我回头看,她已不见人影。我心里一着急,就忘了老乡曾告诫过我,注意要躲开河底有乱石的地方。说时迟,那时快,一瞬间,我已被大水冲进石堆。这里的浪在石头的撞击下完全没有了方向。四面打来的浪头,黄泥浆似的泥汤,顿时迷了眼睛。

我心里一下慌了:“完了,这下可麻烦了,再漂下去都不知会漂到哪儿,要想办法上岸!”但哪里有岸,河边全是黄土的岸堤,手一接触,岸堤松软的黄土就塌下来,什么都抓不住。试了许多次,都不成功,我的心中很是绝望。

就在无奈之时,我突然被一块巨石拦住,居然爬在了一块石头上。我很惊喜,顺势站了起来。眼看着四周都是汪洋,我爬的那块石头尖,仿佛就是一个孤岛。哈,不管怎么说,我死不了啦!

刚刚逃出死亡的威胁,我就想,建军呢?她的水性不如我,会不会有危险?

原来建军还挺有保护意识。她一下水,感觉不对,就顺着一个拐弯处上了岸。

我俩见面后,才发现全村的老百姓都在对岸向我们喊话,说的是什么根本听不清。他们很着急,尤其是知青们更是急得直哭。因为我们公社一个高中同学刚被洪水冲走了。她的水性好,是在一个不足两米的河沟中被冲走的。几天后,我们还去她所在的村参加了追悼会。

大队为我俩的冒失行为开了会,说这么做太危险了。我们还强词夺理,说是毛主席让我们到大风大浪中锻炼的。但不管什么理由,后来在发水的时候,队里一定会派我们去城里卖菜,免得惹是生非。

教学创新

我们生产队文化程度最高的是会计,小学四年级水平。所以知识青年后来担当了所有农村需要文化的岗位:会计、教师、赤脚医生、队长……

我们队小娅、魏建军、邓卫新和我都先后在队里当过民办教师。我当教师的时间算是比较长的。一开始在队里,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混着教,一个老师全管。后来队里把学校并到朱家沟煤矿的学校里,我们也跟着去了煤矿学校。

刚开始的时候,我带五年级。学生很调皮,也不知学文化的重要性。开运动会,回来让学生们写作文,可是他们不懂得记叙文,只会写“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样的语录。把运动会写成“今天我们学校开了运动会,我认识到,运动会必须年年开、月月开、天天开”。他们把关于阶级斗争的领袖语录套用上了,我批改了一个晚上的作文,也笑了一个晚上。

玩是最好的媒介。为了带好他们,我努力去跟他们打成一片。我们曾相约早起爬山,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凌晨4点多,他们就起来了。学生的家住在河两边,大家都爬自己家附近的山。爬到山顶后,孩子们就互相看到了,他们激动、互相喊话、互相招呼。有一个学生突然写了一首诗,虽然韵律不那么严格,但一看就是首四言诗,具体写的是什么我已记不清楚了,但我知道那是孩子们的心声。

活动搞多了,学生们渐渐学会了写记叙文的方法,也知道怎样把身边发生的事情真实地记录下来。对他们而言,记叙文的写作也不再是难事了。

教书期间,为了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我给孩子们排了很多好节目。比如“海军舞”,一排小男孩,穿上海魂衫,整齐地踏着节拍,精神抖擞。男女生二重唱《草原英雄小姐妹》、独舞《蝶恋花》以及小品,我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公社汇演时,我们的节目特别吸引人。正巧有一些解放军来看节目,“海军舞”一出来,战士们都激动地站起身来,连连喝彩。

我们创新的做法,不仅给学校带来了生气,也给我们的插队生活带来了浪漫和快乐。(王健)

【纠错】责任编辑:曹海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