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文化 文学

救人一命

2023-05-21 09:37 来源: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1970年初春,在延安宜川县秋林镇乜家村插队的北京知青,听说队长的二妈近日病重,接连几日水米未进,昏迷不醒。

虽说我们毕业于北京医学院附中,但也没学过专业的医疗知识。可当时的情形,不允许我们多想,就跟着队长向患者的住所走去。

村西头的一孔窑洞前人影憧憧,大娘的老伴蹲在门槛上泪花盈盈。他喃喃道:“活不成了!”我和同学们拨开人群,往窑洞内走去。

进了窑洞,只见大娘直挺挺地躺在炕上,双目紧闭,只有鼻孔尚有一丝余气。她的大女儿正泪眼涟涟地缝着寿衣,两个小女儿抽泣着为母亲梳头,并将一根红头绳扎在母亲的头发上。按当地习俗,扎好红头绳,是在静等老人咽气。

看到此情此景,我将一同前来的知青们叫到一起,小声对大家说:“大家发表一下意见。”

可半天没人吭声。

过了好一阵子,周玲突然冒出一句:“我认为,老人还有救。因为她几天以来滴水未进,严重缺糖、缺水,是饿昏了。”她声音极小,却很坚定。

周玲曾经跟着表姐,随着解放军医疗队到河北白洋淀农村下乡巡回医疗过。至今,她的身边还带着一只红十字药箱。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黑暗中,一双双闪亮的眼睛相互对望。

“注射葡萄糖。”我对大家说。

听到我的话,大家煮针头、泡药棉,分头开始忙了起来。

周玲习惯地用手捋了捋自己前额散下的乌发,熟练地将针头扎进大娘那干瘪的脉管,将药液一滴一滴地推了进去。

次日,太阳从东方升起,大娘苏醒了。同学们拿出从千里迢迢之外带来的奶粉、饼干和白糖,将饼干泡入冲好的奶粉中,一勺勺地喂给她吃。三天后,大娘竟然能够下地给老伴做饭。

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十里八乡,从此以后,从四面八方赶来求医的村民也络绎不绝。(王贵岗)

【纠错】责任编辑:曹海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