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旅游 旅游资讯

延安,我们把你追寻!

2023-05-05 09:40 来源: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今年“五一”假期,众多游客来到延安参观学习,瞻仰革命旧址,多个景点人气高涨,延安再次掀起红色旅游热潮。不少游客表示,到延安探寻红色文化,感受延安精神,得到精神洗礼,延安之旅,不虚此行。

“这是一场特殊的‘追寻之旅’”

记者 白雪 王静

“五一”假期来了,各地人潮涌动。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成为了很多游客“五一”假期的首选旅行地。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宝塔山景区已接待游客2.70万人次,2019年接待游客数量为1.98万人次,同比增长36.36%。

5月1日的宝塔山景区游人如织,人头攒动。“我平时工作忙,陪伴母亲的时间很少。趁着‘五一’假期,我自驾过来带老人家出来散散心。”来自山西运城的游客李卫华说,“这是一场特殊的‘追寻之旅’。我母亲今年已经82岁了,一直想来看看毛主席曾经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这次来到延安,是母亲一直以来的心愿,我们刚到延安,就迫不及待地登上宝塔山了。”

来自西安的大学生李衍鹏正在这里采风,记录他眼中的宝塔山。他告诉记者,“我对延安向往已久,早就期待登上宝塔山用画笔记录延安。‘红色文化、革命圣地、延安精神’吸引着每一个来到延安的年轻人。”

宝塔山景区讲解员惠祺说,宝塔山是延安的重要标志,今年“五一”假期,游客热情高涨,除了不少中老年人来到这里重温革命岁月,感慨时代变化,许多年轻面孔也出现在宝塔山下,他们或是拍照打卡,或是聆听红色故事讲解,学习和感受延安精神。

“延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记者 贺秋平

随着文化旅游市场的复苏,“五一”期间,延安革命纪念馆也迎来又一次游客高峰,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单日客流量最高达2.5万余人次,游客接待量创历史新高。

今年“五一”假期,为了给广大游客营造安全、有序、舒适的参观环境,延安革命纪念馆科学统筹、提前部署,从安全保卫、讲解接待、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细化安排,用心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游客。

展馆内,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参观秩序井然。延安革命纪念馆在“五一”期间特别推出了志愿讲解,打造服务亮点,红领巾志愿“小小讲解员”利用休息时间给游客提供免费讲解,共开展志愿讲解30余场,服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超5000人次,受到游客的点赞好评。

“这次来延安,是一次红色之旅。延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带着孩子来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在现场听了‘小小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感触很深。尤其是孩子对红色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日后的学习中也更有动力了。”来自渭南的游客马东说。

据悉,今年“五一”假期,延安革命纪念馆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同比增长210%,较2019年同期增长16%以上,游客接待量创历史新高。其中4月30日,日最高接待量达2.52万余人次。

 “来到延安才能感受到延安的伟大”

记者 刘彦

“五一”假期,杨家岭革命旧址内牡丹灿烂绽放,游人络绎不绝,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走进“七大”旧址、毛泽东故居等,切身感受延安红色革命文化。

“我们一家是从郑州来的,有爸爸妈妈哥哥还有我。”四年级小学生白梓彤第一次来延安,她说,来到延安才能感受到延安的伟大,才能切身体会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时期的艰苦和他们所创造的辉煌。

梓彤的妈妈邢艳对于这个假期的“延安之旅”非常满意。她说,延安是革命圣地,孩子们在这里不仅能够受到深刻的红色革命文化教育,还能体验不一样的黄土风情特色文化,可以说是不虚此行。

中央大礼堂内,按照“七大”会场原貌布置的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标语是“七大”的政治口号,礼堂后墙“同心同德”四个大字是毛泽东亲笔为“七大”题写的主题词。礼堂内,游客众多,或深情瞻仰,或相互讨论,或拍照打卡。

从西安来的游客郭向明和妻子是第一次来延安,他们已经去过了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我们到杨家岭革命旧址主要是来看看‘七大’旧址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居,近距离感受光照千秋的‘延安十三年’。”郭向明说。

“‘五一’假期期间,杨家岭革命旧址共接待游客6万多人,其中5月1日当天游客最多,超过2.3万人。”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主任侯振龙说,假日期间,景区工作人员全员上岗,并且提前布置了绿植、花卉等,在加强安全措施的同时也美化了景区环境,让游客能更好地感受延安红色革命文化。

“延安是有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城市”

记者 任琦

“五一”假期期间,延安市红色旅游持续升温,不少游客将旅游目的地选在革命老区延安,在重温红色故事中铭记革命历史,在感受今昔对比中激发奋斗热情,感受别样劳动节假期。

5月2日,王家坪革命旧址迎来了新一波游客,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有序进入。游客在聆听讲解与参观实物中,接受革命传统的熏陶和延安精神的洗礼。

王家坪革命旧址是延安时期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部的所在地,占地近60亩,这里是国务院首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现为3A级景区,目前开放的景点有中央军委大礼堂、总政治部会议室、毛泽东旧居、军委桃林公园、彭德怀旧居、朱德旧居及军委作战研究室等。

安康游客韩梦说:“延安是一座有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城市。今天我和妈妈一起来到这里拍了很多照片,回去以后我们要向其他人介绍延安的红色文化。”

贵州游客周梅说:“趁着假期我带着孩子一起来,主要是想让孩子们了解革命先辈在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希望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目标,将来也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假期期间,为了让游客能更好地了解和体会红色文化,旧址工作人员也都坚守岗位,做好相关服务。

“南泥湾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记者 杜音樵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5月的南泥湾阳光和煦、春风拂面,在南泥湾党徽广场上,一群来自外地的游客手牵着手唱起了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南泥湾》。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在这里,伴随着悠扬的歌声,远处的秧苗徐徐摆动,河水潺潺流过,都在向这里的游客诉说着南泥湾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岁月变迁和动人故事。

在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里,游客们不时驻足观看,认真聆听讲解,追寻历史记忆,感悟初心使命。讲解员向大家详细讲述了军民大生产时期的动人事迹,带领大家重回大生产运动时期的峥嵘岁月,感受初心召唤。

“我带孩子来这里,让孩子看看以前的人是如何通过勤劳的双手丰衣足食,很有教育意义。”来自西安的游客张磊一边听着讲解,一边向孩子解释着展览内容。他说,南泥湾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今的青少年需要这些精神,相信通过这些革命传统教育,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成长得更好。

已过古稀之年的白先生已经是第3次来这里参观了,这次他动员全家人共赴南泥湾,感受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艰辛历程。白先生的孙女告诉记者:“爷爷经常教育我们忆苦思甜,要时刻铭记革命先辈的付出,当代青年应该发扬革命传统,更好地助力祖国建设。”

延安南泥湾革命旧址管理处副主任白烃介绍说,“五一”假期期间,旧址参观游客总数接近2万人。

“在延安,我们更深刻了解革命历史”

通讯员 陈延鹏 记者 叶四青

“唱红歌、听讲解,多种形式的红色宣讲接地气、汇人气,在延安,我们更深刻了解革命历史。”说起这次红色之旅,游客李明高兴地说。

“五一”假期期间,瓦窑堡革命旧址工作人员和讲解员坚守岗位,认真做好旅游服务和安全保障工作,景区内秩序井然,为游客营造了安全、舒适的参观环境。截至5月4日,旧址接待游客近千人,大部分游客来自于周边县区及返乡人员。

瓦窑堡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发祥地和中央红军抗日东征的出发地,1935年至1936年间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旧址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会址,西北军委(中央军委)旧址,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旧址,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刘少奇旧居等纪念地。

节日期间,瓦窑堡革命旧址工作人员通过现场讲解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与游客互动等形式突出、参与性、互动性和文化性,宣教形式灵活、丰富、多变,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游客需求,使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让更多的游客,尤其是青少年爱党爱国,让革命精神得以赓续和弘扬。

瓦窑堡革命旧址纪念馆副馆长石睿表示,该馆将会加强线上线下的宣传力度,提高瓦窑堡革命旧址的知名度,加强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传承红色基因,发挥好瓦窑堡革命旧址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延安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记者 白雪 王静

坐落在南川花石砭半山腰上的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庄重肃穆。“五一”假期里,不少游客来到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旧址,感受红色文化和延安精神。

“我们一路坐火车过来,主要是想带孩子感受延安的红色文化,想让孩子能从小感受革命峥嵘岁月。”来自陕西榆林的游客闫菲一边指着革命英雄刘志丹的雕塑,给她的孩子讲述历史故事,一边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夫妻俩第二次来延安,但孩子还没来过,这次是酝酿已久的红色之旅。

展馆内,游客跟随讲解员进入展厅聆听讲解,观看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讲解员们向现场游客随机提问,游客积极参与互动。讲解员通过“你问我答”带动游客参与其中,让更多游客知晓西北局的基本历史,详细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当年工作、生产和生活情况,感悟革命先辈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孜孜不倦的革命精神。

纪念馆一角,“小小讲解员”李明翰正在模拟讲解,稚嫩的童声传遍展厅,他自信从容、落落大方地讲述着西北局的历史文化及革命故事。李明翰说,身为延安人,很荣幸在这里向更多的游客介绍延安的红色革命历史。

来自西安的游客张志宝说:“这次来到西北局纪念馆观看了馆内的红色展览,我感觉内容非常丰富,了解到了更多的革命历史知识和文化,还观看了‘芳骨如钢——沂蒙红嫂事迹展’,收获满满,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旅行。”

“延安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延安这座城市很有魅力,这里的美食富有特色,我相信,这是我第一次来延安,但肯定不是最后一次。”来自山西大学的研究生郭哲毅说。

据悉,“五一”期间,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旧址共接待游客1.1万人次,较2019年7745人增长41%。

“延安让我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力量”

记者 刘小艳

“五一”假期期间,延安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红色旅游景点成为了不少游客的选择。大家参观革命旧址,缅怀革命先烈,聆听红色故事,追寻红色印记,在休闲游玩的同时接受精神的洗礼。

在枣园革命旧址,前来参观的游客或观赏革命文物,或拍照留念,感受红色文化,重温革命历史。

“我对延安一直充满向往,趁着假期,带着家人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红色之旅,通过实地了解感受,让孩子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来自河北的游客石晓娜带着孩子来到延安,在枣园革命旧址,他们认真参观学习,教育引导孩子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走在枣园革命旧址内,一个个革命先辈生活战斗过的历史痕迹,一张张诉说着重要历史时刻的照片,饱含红色回忆的革命文物,引领着人们穿越时空,追寻红色足迹。

“我到枣园革命旧址参观,就是想更多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革命圣地的故事。到延安来,可以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力量。”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大一学生刘佳说。

踏寻革命足迹,倾听红色故事,红色革命旧址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游首选。

枣园革命旧址主任党婕睿介绍说,“五一”假期期间,来枣园革命旧址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 

【纠错】责任编辑:许敏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