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首页 新闻 延安 县区 吴起

牛哞榆树坪

2023-04-27 10:11 来源: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阳春四月,万物复苏,“哞哞”的牛叫声不时从榆树坪村传出。

早上5点半,天刚破晓,60岁的王军家里已经燃起了烟火。“老婆子,你照看好小孙女,别让她摔碰上,我得先去把村道打扫一下,回来再给牛上料。”村民王军一边穿上外套,一边叮嘱着收拾碗筷的老伴刘相琴。

榆树坪村位于吴起县东北部,长城镇北部,属于半山地、半涧地区域,距县城69公里。2019年开始,由吴起县自然资源局对口帮扶,如今虽说村子已经脱贫,但驻村工作队一直坚守,持续帮助村子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刘相琴查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时候,家里还供着3个大学生,巨额的医药费让这个已经脱贫的家庭遇到了新的困难。通过动态监测,我们及时落实救助措施,确保他家不返贫。”吴起县自然资源局派驻的第一书记白建朴边走边说,今天上门了解下他家养牛的情况,顺便给算一算去年的经济收入账。

“王叔,听说你今年又添了几头牛?”白建朴径直走向院子南侧的牛圈。

“又添了5头西门塔尔牛,我现在养牛信心足着哩。”打扫完卫生的王军,一回到家就忙着给牛添草料。

2022年吴起县鼓励脱贫户发展家庭肉牛场。白建朴和驻村队员走访了村里的55户脱贫户,讲解县里的惠农政策。在白建朴的鼓励下,王军依靠产业扶贫资金,加上自筹资金,第一批10头肉牛入圈。今年,王军又买了5头西门塔尔牛,鼓着劲儿要把这项产业发展好。

“王叔,算算咱家去年的收入吧。”休息间隙,白建朴与王军拉起了家常。

提起收入,王军笑得眼眯成了缝,掰着手指头细数起来:参加公益保洁岗,每年收入7200元;卖了4头肉牛,收入3万元;8头猪卖了2.5万元;27亩玉米卖了2.5万元;青贮饲料卖了1.7万元;加上去年两项产业补贴等其他收入,2022年总收入达到了12万元。

种养结合、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王军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而在榆树坪村其他脱贫户家里,养牛这件事儿似乎随着王军牛圈里的肉牛一天天壮硕,想法也逐渐坚定起来。3月中旬,白建朴在统计2023年产业计划时发现,已经有14户脱贫户在决定发展杂粮种植、设施农业的同时,申报家庭肉牛养殖。

“我养了8头牛,最近又看上了2头,这两天正准备拉回来。”58岁的脱贫户冯军山说,政府想着法子让他们增收,今年适繁母牛每头补助4000元,育肥牛每头补助3000元,现在村里好多脱贫户和他一样都成了养牛户。

走进储草棚,一捆捆高高堆起的草饲料引人注目。

“刚从草料场拉回来的,足够吃上3个月,吃完了我再去草料场拉一些,这小垛的是10块钱,大垛的20块钱,方便又实惠。”冯军山说。

为了让肉牛养殖提高利润,白建朴认为不仅要把牛养好,还要想办法降低饲养成本。2022年秋收后,白建朴望着大田里随处丢弃的玉米秸秆,突然有了主意——把玉米秸秆加工成饲草喂牛。往年这萝卜秧、玉米秸秆都被随地焚烧了,不仅污染空气还破坏土壤。白建朴立即找到村党支部书记哈立堂,两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为村集体购置2台打草机,专门制作青贮饲料。截至目前,草料场共打了1.8万余块饲草,为附近村民提供5000余块。

“一个棚两头牛三亩辣椒地”,这是流传在榆树坪村党家湾组的一句顺口溜。如今,党家湾组43户在家农民户均2头牛,成为村民们的重要经济来源,群众的日子也越过越“牛”了。(记者 刘小艳 通讯员 张娜) 

【纠错】责任编辑:王爱荣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