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有恩:小香瓜种出甜日子
夏末,黄土高原深处的吴起县马湾村,山峦叠翠,绿意盎然,山下平整的川台地上,一排排日光温室大棚整齐排列。
天刚放亮,村民马有恩就和老伴儿来到自己的香瓜大棚里忙活起来。马有恩说:“天气热,中午棚里热得啥也干不了,我们必须得赶早。”
虽然忙碌,但57岁的马有恩却不觉得苦。看着满棚长势良好的香瓜,他的心里甜滋滋的。
“以前就是种地,烤烟、玉米、豆子、糜子,我啥都种,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忙,结果还是挣不到钱。现在种大棚,一座棚一年少说也能收入三四万元。”马有恩说。
1998年,吴起在全国率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马湾村也成了这场“绿色革命”的重要参与者。
“十年九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这些曾是吴起人生活的真实写照。马有恩感慨地说:“现在山绿了,风沙少了,空气好了,山体涵养得住水,山洪和泥石流也少了。”
随着生态的好转,吴起人的农业观念也在发生着转变。
2012年,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理念,马湾村共整合流转土地220亩,修建大棚68座。
“我分到2座棚,自己种一座,租出去一座。”马有恩说,“我们这土壤深厚、光照充足、温差大,非常适宜种香瓜,第一年我就卖了6万多元。”
3年后,租赁合同到期,马有恩把大棚收了回来,没有再出租。
“一座棚一年能种2茬到3茬。现在我和老伴儿种一座棚,小儿子种一座棚,收入10多万元。”马有恩说。
多年下来,马湾村种植的香瓜因口感清爽、味道甜美、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马湾香瓜”已经成为吴起县家喻户晓、远近闻名的品牌。
“谁吃了我们马湾的香瓜都说好,销量没有问题,我们把瓜都卖到北京了。”说起自家的香瓜马有恩很是自豪,“香瓜上市的时候,道路两边都是前来采购的车。有了长效稳定的香瓜产业,我们的收入提高了,生活也越来越好。”自从发展香瓜产业以来,马有恩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马有恩的第一茬香瓜已经卖完。最近,他一边忙着给第二茬香瓜点花,一边盘算着大棚保温毯的事。马有恩说:“我准备把现在的草帘子换成更耐用、保温效果更好的布帘子,政府有补贴,每米能贴补180元。这样算下来,农民出不了多少钱。”
“靠着种大棚,我给小儿子结了婚,建了新房子,还买了车。”马有恩高兴地说,真是赶上了好政策,他们现在的日子过得比瓜还甜。(记者 李江峰 刘小艳 刘振振 郭子仪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