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诗:抓住“双碳”发展机遇实现绿色建筑理想
不久前,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我国的碳排放权的交易正式开始步入市场实操。首批涉及碳排放权交易的企业以发电行业为主体,随后,化工、建材、钢铁等高排放行业也将逐步纳入。
“双碳”目标下朗诗已做好准备
作为碳排放大户,由于其产业链条中涉及到钢铁、水泥、玻璃等多个产业,建筑业一直存在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等问题。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也在不断攀升。
对此,朗诗作为较早参与我国节能减排行动的先锋企业,朗诗控股董事长田明在此前接受新华网采访中曾表示,行业内仍需扭转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同时相应的技术研发和储备也必不可少。朗诗,作为一家践行绿色差异化发展的企业,一直以来身体力行。
早在2004年,朗诗便确立了“聚焦绿色科技地产”的差异化竞争战略。其所研发的绿色科技住宅产品不断迭代,集中式产品从1.0发展到3.0,已经融入了被动式建筑的理念和技术,集指标、物业信息、可视对讲、智能化控制等集于一身;户式化产品能够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智能地为居住者提供更好的环境品质。
2020年4月,朗诗新一代绿色健康住宅——“自由方舟”面世,创新性地向人们展示了每户自成独立系统的居住节能模式。每户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场景下的运行方式以及温湿度等各项指标值,全面提升了住户的健康和舒适体验,比朗诗以往分户系统的产品能效又提高了10%-20%。
怀抱理想并坚定前行
经过不懈的积累,朗诗围绕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已经拥有了60多项发明专利和300余项相关专利,旗下48个项目获评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三星级认证,绿色项目占朗诗总开发项目的70%以上。
2010年朗诗创建的零碳公共建筑“朗诗世博零碳馆”,希望能够让社会对高碳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进行思考,并展现人类实践低碳行动的前景。这一切皆是因为在朗诗看来,若要实现“双碳”目标,人们的观念远比技术更加重要。
怀抱着这样的“理想”,朗诗的绿色实践之路走得愈发坚定。2011年,朗诗在中城联盟启动绿色地产联合采购;2016年牵头发起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2018年建成北京延庆被动房,探索中国华北寒冷气候带的建筑减碳;2020年正式启用南京朗诗绿色经济总部园区,因地制宜地采用300余项专利技术,能让建筑主动思考、自动为住户调解到最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无论在绿建技术上,还是绿色理念上,朗诗都始终坚持致力于实现人、建筑、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多元化的朗诗未来可期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及践行提速,让人们对朗诗的发展前景有了新的期待点,而在此之前,朗诗地产便明确了“地产投行+绿色建商”的角色定位,秉承对用户和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拓展轻资产业务。
通过轻资产化运营模式,朗诗地产开拓了更多市场机会,如操盘服务、投融资服务、营销服务、工程服务等,合作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收入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目前,朗诗地产的收入除了股权对应的投资收入外,同时还有开发服务费用、产品整合费用、项目超益分成等收入来源。
截至2021年5月31日,朗诗累计签约额已达178.1亿元,签约面积116.4万方。相较2019年同期87.1亿元、52.7万方,2020年同期74亿元、45.8万方的销售数据,业绩实现显著增长。
朗诗相关负责人表示,朗诗重点关注了国内33个城市,包括“两集中”政策相关的22个城市。截至目前,朗诗地产2021年已新获取13个项目,总货值达272亿元,新增建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未来,朗诗将综合考虑目前的布局、城市的人口走向、经济发展各方面,择机进入新城市。